網誌存檔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一個明天喪失投票權的人的微小心願

一個明天喪失投票權的人的微小心願

 

這一夜之前的一整個月
甚或過去二十年
每到選舉時節
凍蒜與牛肉與
小時候大餅
一再地閹割我們的視聽



習慣成自然
我們也理所當然的就認為
選舉就該是吵吵鬧鬧
互相抹黑的模式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但這一次選舉
很難得的
有些人有些事,正在改變
當有人打破從來的選舉慣例
開始意識到
宣傳車、社區廣播等打擾侵入式的宣傳模式
大張旗鼓的掃街拜票
其實未必那麼受人歡迎
黑函攻訐
負面批評
一樣被人們所厭惡


因而換一種正面的姿態
試圖和選民溝通
透過街頭短講、跟著垃圾車宣導理念、
建立資訊平台等方式
一種開放的、容納更多可能性的
選舉和政治模式
正在減數分裂
形成胚胎
明天
或許是他/他們的誕生之日
也或許
會如某些冷言冷語所料中的
臍帶繞頸胎死腹中


這兩種可能
都是所有的人共同決定、承擔的
投票表決
必須少數服從多數
這才是有意義的選舉


我不能支持特定政黨
也不能支持某位候選人
這是法律所規定的
明天
我甚至喪失了我的投票權
因為戶籍不在服公職的地方
必須堅守著主任管理員的崗位
顧好我投開票所的每一張選票
確保它們是在
公開、公正、不記名的方式下產生的


這是第一次
我因為無法行使公民投票權
而覺得沮喪
儘管我的戶籍不在台北市
無法參與這一次受到最多矚目的選戰
至少我的一票
代表一個心聲
若有夠多的人跟我有一樣的心聲
我們的公眾事務就能依循
更符合自己心意的規則了不是嗎?


這次選舉
是一個開始
在新舊選舉"招數"並陳的時刻
我們一邊繼續忍受著
高分貝的宣傳車一再地拜託拜託
還有人喊搶救再搶救
(到底為什麼我們需要搶救某些候選人呢?
不是應該選他們出來救大家的嗎?)
一邊設法讀著他們的政見
我真不懂為什麼位階高如直轄市議員
關心的重點還是
「路平燈亮」
這不是最基本的公有設施的基礎?
如果直轄市市議員只關心路平燈亮
(可能最容易量化、選民最有感吧
也可能是很可悲的
台灣一直處於路不平燈不亮
廠商靠這個撈很多油水的惡性循環)
那我們的食安問題誰來把關?
我們的地下管線問題又該由誰監督
在過度開發、強制徵收、勞工權益的方面
有專責負責監督的人嗎?
或者他們都避重就輕
選擇容易量化、有感、又可以發揮
「質詢台上痛罵,台下把酒言歡」
博取媒體版面的表演天分
都挑些簡單題目來質詢
越有爭議的題目
例如多元成家
例如主權
就都避而不談


我生活的選區是很傳統的一個選區
直到今天晚上回家都還持續接到
兩位里長候選人對嗆的黑函
(他們這兩天各發了至少各3封黑函在攻擊對方和撇清自己吧)
羨慕台北市
這次的選舉出了如柯文哲、馮光遠這些打破選舉窠臼的人
提出了選舉的另外一些可能
雖然未必能終結藍綠惡鬥
也幾乎可以斷定最終會選輸
但他們為全台灣的選舉文化做了別開生面的示範
儘管連勝文看起來是個好人
他能在槍擊案後活下來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他一切都來得太輕易
輕易到根本是在藐視我們這一代
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任何結果
甚至還要背負著前人們
由於輕易相信了選舉支票而投下的那一票
造成的種種惡果與負債


如果真的可以選
我不希望國家以這種方式存在
一個吞吞吐吐說不清楚
又只能被經濟壓力逼得向中國靠攏的未來
看著香港抗爭兩個月的人們被警察打
台灣人難道不會兔死狐悲嗎?
忘了在哪裏讀過
未來有可能國界會消融
因為人人都是網路世界的公民
共同關心公眾事務、用網路投票等方式參與決策
共同建造一個永續的
而不是為了選票割子孫的血和肉的
(前提是還有人願意生下子孫)
未來


對了
我希望下次有哪一位中醫師出來當候選人
畢竟西醫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那套模式
我們這些早就不相信西醫的小孩母親
認為還是老祖宗的智慧比較可靠
用一種全盤性的
調和的方式
去治理政治
是不是更符合台灣人知識傳承的脈絡?


(明天要早起當主任管理員
我三更半夜打了這麼長篇文章幹嘛
唉)


不管你支持誰
我誓死捍衛你投票的權利
明天要記得投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喜歡你的留言,每一句話都很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