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生活。
最近辦眷村文化節。
身為眷村第一代的女性村長回憶當年:
「我是眷村第一代,在座有很多跟我一樣的第一代眷村媽媽,
我們在竹籬笆裡頭的一個記憶,讓我說給你們聽。」
「那個年代,家裡的小孩很多,他們有個共通的毛病,
就是家裡平常都只有媽媽在,爸爸不是遠在外島,兩三個月才回來一次,
好一點的部隊在附近,也要一個禮拜才回來一次,
所以只要是村子裡出現穿軍服的男人,
一概統稱為『爸爸』......」
「眷村媽媽們辛苦歸辛苦,但是我們有共同的記憶,
就是我們的先生,都很疼愛我們,你們說對不對?」
「昨天,我夢見了我先生,你們不要笑話,
我先生離開我十幾年了,昨晚我真的夢到他了,
可能是知道我今天要上台來跟你們介紹這個眷村文化節......」
我竟然被感動了。
然而......
事到如今的今天
眷村第三代的你和閩客混血的我
怎麼還不偏不倚重覆著眷村家庭的模式?
雷同點一
你跟中外島籤穿軍服的爸爸們一樣
兩個月回來一次
每次我都要深呼吸一次
重新整理一下心情
雷同點二
小樂喊「爸爸」的對象
雖然不是村子裡穿軍服的男人
但任何一台筆記型電腦
都能讓他精確清楚地喊出「爸爸」兩個字。
雷同點三
你每天說一次「我愛你寶貝」
然後我真的相信。
不知道小樂把你當明星的日子還有多久
小傢伙一天天長大
一天比一天鬼靈精
你應該很怕有一天他只認電腦不認你這個爸爸吧
我等著,
那一天。
(你就會乖乖回到我們身邊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喜歡你的留言,每一句話都很珍貴。